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研动态

转:南阳日报《花生扩种还能走多远》

来源: 南阳市农科院 发布时间:2017-03-23 16:35:01
 
 

“每天都有人来买花生种子,一买就是几百公斤,上星期购回1万公斤花生种,现在就剩400多公斤了。来我店里的人只买花生种,很少人买蔬菜种子。今年是咋啦!”位于南阳中心城区新华西路的种子店王老板一见到记者便大发感慨。

其实,王老板的种子店卖出的花生只是个小数目。真正忙得很的是花生种子专营公司。春节过后,总经销宛花2号种子的方城县大方种业公司郑老板生意好得出奇。周边县区30多家种地大户纷纷找他订购花生种,每家少则种植百十亩,多则千把亩,他精选的100多万公斤花生种早已订购一空。

全市的花生种植,今年特别火爆。据市农业部门统计,2016年,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猛增到370万亩;今年,预计将突破400万亩。那么,花生种植大面积增加,秋后会形成滞销吗?收购价格会大跌吗?南阳的花生生产潜力还有多大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农业部门、花生种植专家、种植大户和农户。

春花生种植掀高潮

王洪田是宛城区瓦店镇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,今年流转200多亩土地种植花生。他说:“这里的花生一般亩产都在400公斤以上,按花生均价每公斤6元算,每亩地的收入也高达2400元以上。不管种植啥蔬菜都不保险,种花生最稳当,每亩有几百元净利润。”

“连续3年,花生一直在中高价位运行,2016年花生干果最高收购价每公斤将近7元,而农民种植玉米几乎没钱可赚,种地大户种植玉米只能赔钱。种植花生当然会成为农民的首选。”多年研究花生种植的市农科院副研究员宋江春告诉记者。

白河两岸,土质肥沃疏松,是种植花生的天然耕地。多年来,宛城区、卧龙区和新野县的沿河乡镇,农民都有种植花生的习惯。过去,他们往往种植一茬小麦,夏季再种植一茬花生。近年来,很多农户不再种植小麦,直接种植春花生。瓦店镇穆庄村农民李二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种植春花生,一亩地可收干果400公斤以上,按1公斤6元卖,是2400元以上,刨除800元的本钱,净赚1600元。种麦茬花生,小麦亩产400公斤,卖700多元,每亩投入400多元,净落200多元;秋花生亩产300多公斤,卖一千六七百元,净落八九百元,所以种一茬小麦和一茬花生,还没有只种一茬春花生挣钱多。

据调查,不仅分散经营的农户大量种植春花生,因目前蔬菜市场低迷,相当一部分种菜大户也压缩蔬菜种植面积,改种春花生。

技术创新单产大增

其实,花生收益高和种植面积扩大的背后,折射出我市在花生新品种选育方面的创新能力。

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,我市花生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,主要集中在唐白河两岸。之后,我市针对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量身定做,选育出了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宛花2号花生品种。宛花2号是利用我市传统种植的第一代罗汉果和外引品种P12杂交,系统选育而来,其突出特点是耐贫瘠、耐干旱、抗病性强,出米率高,无论土地肥沃或瘠薄,都适合种植。宛花2号花生在岗坡丘陵薄地上大面积种植,不仅品质好,产量也不低。我市的花生种植面积自2000年以来连年扩大。

宋江春说:“当时我市花生品种的生育期都比较长,麦收后种的花生成熟度差,这直接制约了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。所以选育早熟品种是当时的主要目标。”

我市花生面积的大幅度增加,更得益于夏花生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。该技术是市农科院花生创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,这项技术的基本要点是机械起垄、适时控旺、增穴减粒、简化用药等。在此基础上,制订出南阳市农业地方标准《夏花生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规程》。运用这一技术,我市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,花生种植也由传统的沙旱薄地向中高产的田块转移。尤其是砂礓黑土区种植花生,增产效果更加明显。

宋江春告诉记者,目前,宛花2号花生在全市种植份额达60%,由省农科院培育的远杂9102、豫花系列等高油、抗病、高产系列品种在全市种植份额达30%。

科学种植品质为王

目前,花生是我市继小麦、玉米之后的第三大农作物,未来在种植面积上还有多大的增长潜力?宋江春说:“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,玉米种植面积将逐步缩减,花生将成为许多农民替代玉米的重要选择,因此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。”宋江春告诉记者,在油菜、大豆、花生等油料作物中,花生产油率最高,一亩花生的产油量相当于2亩油菜或4亩大豆的产油量,因此,花生种植很有前景。

花生,又称长寿果。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B6、维生素E、维生素K、水分及矿物质钙、磷、铁等营养成分,可提供8种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。经常食用花生及花生油,可增加毛细血管弹性,预防高血压、脑溢血、心脏病及动脉硬化。网上资料显示,国内花生消费主要在压榨、食品加工以及种用三大方面,最近几年其比例也相对稳定:压榨用花生占比为44.27%,食用花生占比为47.07%,种用量5.66%。未来3年,国内花生市场的消费量将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。

尽管花生生产潜力巨大,但花生连年大面积扩种,是否会遭遇销售难、价位低的尴尬?据网上发布的资料,业内专家看法不同。一些专家认为,我国是个严重“缺油”的国家,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不足35%,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同时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花生的食用需求会越来越大,市场对花生会有更大的需求,因此,从长远来看,花生市场将长盛不衰。

而另外一些专家对此却并不乐观,他们认为,如果进口花生价格较低,将会挤占国产花生的市场份额。如果骤然大规模扩种花生,在短期内有可能会形成花生滞销。

根据供给侧改革的精神,宋江春认为,花生生产要想产销两旺,关键在于提高花生的品质,要做到品质优。优质花生如何“优”?“重点还是要培育高油品种,特别是要培育富含油酸的高油品种。”宋江春说:“花生品质优,就容易销售”。2

花生种植机械化省工省时 通讯员 宋江春 摄
 

0.4725s